“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AG超玩会入口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AG超玩会入口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4月11日起报名,广东2025年第二次普高学考时间安排公布
- ·请留意!畲江互通梅州往兴宁、广州倾向主线封锁施工实施交通操作
- ·夯实基础 全力确保汛期道路运输安全
- ·中国电信全力保障灾区信息畅通
- ·新疆牛羊肉:进补佳选,味美暖酷暑|疆品来信⑥
- ·梅州疾控最新揭示!洪涝磨难后,这些事要留意→
- ·助力灾后复产!爱心企业向梅州救济肥料等破费物资
- ·为爱动身,让爱相伴!梅州市“爱心妈妈”正在火热招募中
- ·老司机“翻车”了!海关查获违规携带的雪茄122支
- ·请留意!畲江互通梅州往兴宁、广州倾向主线封锁施工实施交通操作
- ·小记者义卖报纸 为留守学生送“六一”礼物
- ·芦山地震灾区电网重建工作今日全面启动
- ·我国科研人员发布可让蛋白质“定向进化”的大模型
-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严查严处确保安全
- ·爱眼日市人民医院眼科与你有约
- ·四川慈善网为芦山地震灾区募集善款逾6万元